新疆公务员申论

首页 > 新疆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把脉申论,深度剖析——申论你该这么答!

华图教育 | 2016-04-15 15:31

收藏

  联考进入倒计时,申论也是考生们最没底的一门。这时可以简单回顾历年申论考试试题中的作答要求,基本都会出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等字眼,这是要求考生作答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和层次关系。如果考生在写答案时能注意到这点,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因此,考生有必要掌握一些对策的逻辑整理思路,使得我们的对策全而成体系,避免杂乱无章。

  在答题中,考生可以按照不同主体进行划分答案,这样会显得答案更加有条理。也更加方便阅卷人寻找考生的答案,因为申论考试一定是按照踩点给分的方法进行给分。申论中的“读题”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所谓读,只能浅显的明白题干表面的意思,这对申论的答题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需要去“审题”也就是“审读题干”即:通过审题,审清题意,明确作答的要素,快速有效的阅读材料,整理出符合命题者意图的答案。 “审题”需要明确的作答要素有以下几点:

  审清题意,明确作答范围

  通常题干中会出现以下几种作答范围:“根据给定资料”,“综合给定资料”,“参考综合资料”,“紧扣给定资料”,“给定资料XX”,“依据给定资料”等,这几种说法是需要有所区分的。例如:“根据给定资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言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审题明确作答范围,锁定在给定资料4-6中,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提高寻找答题信息点的正确率。如果换成“给定资料4-6”,就需要结合材料通篇去阅读,才不会导致信息点遗漏。

  审清题意,明确身份角色

  申论题型中题干部分往往会给出一个具体的身份和角色,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审题的时候能够明确这一点,否则,往往容易结合自身的一些工作及生活经验去谈,这样就容易偏离材料,导致最终的答案不符合命题者的命题意图。

  因此,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紧紧围绕这个明确的身份,紧扣材料,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行文的语气和口吻必须符合这个身份以及给定资料的要求。通常在对策类题型以及公文写作类题型中容易给出明确的身份。

  审清题意,明确作答任务

  明确作答任务就是按照材料的逻辑脉络,从题干和要求两部分出发,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表现,成绩,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并确定读材料的方向。也就是带着明确的问题意识去阅读材料,勾画有效信息,最终呈现答案。

  作答要求部分由“题干”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要求”部分往往是同学们容易忽略的重要部分。事实上,“要求”部分包含着命题者更为细致和准确的要求。

  除了审清题意外如何抓准材料的核心词也是很重要的,材料中的核心词也是理解材料的关键点。

  1.考生存在的问题

  考生在阅读材料时会发现,材料中除了直接阐述主题之外,还会有案例型材料和数据型材料,那么要求考生可以通过对案例和数据的把握,挖掘出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这也是考生在参加申论考试中必备的能力之一,而恰恰对于考生来讲这项能力不具备

  2.技巧详解——抓准核心词

  此技巧中的“核心词”是指考生在材料中所找到的原始的没有加工过的符合题目要求的关键信息中的关键词。那么考生只需要抓准关键词就可以准确的把握要点从而得分。

  首先,考生需要知道在归纳概括题目中,常考的无非是归纳问题、主要问题的具体表现、原因、影响、现状等,那么归纳概括这些信息时,考生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是:要点的核心词汇的词性。核心词一定是实词,不会是虚词,如上个示例中“我国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发展成都较低”,在这个要点中,关键词是“公共文化设施”“低”,这些都是属于实词,“公共文化设施”是指描述对象,即题干要求;“低”是对问题的具体阐述,本应该与发达国家一样程度很高,但却是低。

  其次,考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如何从案例和数据中提炼关键词。

  明确题意和核心词汇后,该如何如何过度也是考生们需要注意的。申论文章的基本逻辑: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出于难度考虑,绝大多数考生在文章中会以落实观点为主,即大篇幅的用对策作为分论点。这种文章给考官带来严重的审美疲劳,影响了结构上的判分,如果在语言和内容上没有太多亮点,基本上被划分为三类文。侧重解决问题,即落实观点的文章新意在哪里?可以从过渡段的写法上进行创新,即在开头提出观点和分论点侧重落实观点的中间用一个或多个过渡段“搭桥”,让文章观点与对策之间逻辑更加严密。

  比如:

  论点:勤俭节约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过渡段:大如政府的公共建设支出、三公经费等,一旦失察或者失管,造成的浪费将是巨大的;小如日常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积少成多,也会是惊人的数字。勤俭节约既要“抓大”,用制度堵住政府浪费的源头,也要“抓小”,用习惯拧紧生活浪费的阀门。唯有大小齐抓,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共同为打造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石。

  文章如果写两个分论点,侧重解决问题的立意,过渡段可以用一组对立的词汇进行分析,比如城市文明既要基础设施当“面子”,又要文明素质做“里子”;又如保障公共安全,管理制度是 “硬件”,为民情怀是“软件”。直接分析两个词汇的关系,一般来说两个词汇的关系无外乎两种:相辅相成或者对立统一,前者强调互相之间的促进作用,缺一不可;后者强调矛盾双方的此消彼长、相互牵制作用。以此类推,文章写三个分论点,处理方式类似,如道德建设中,传统文化是土壤,价值体系是根茎,制度引领是枝干,土壤提供来源,根茎传递能量,枝干保障方向,如此一来,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