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科二模拟题84
华图教育 李维老师
该文章为华图教育老师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客观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2.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 )的过程。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3.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木棍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答案有:打人的武器,撬动物品的杠杆……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
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是( )。
A.课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B.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化
C.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 D.课程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下列不属于其必备条件的是( )。
A.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和充足的生源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6.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7.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是强调( )的重要性。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 )、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效率 B.工作态度
C.工作标准 D.工作质量
9.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是( )。
A.5到7岁 B.7到9岁、10岁
C.10到11岁 D.11到13岁
10.在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是( )。
A.六艺 B.四书五经
C.论语 D.八股文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1)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2)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各方面在发展的早晚、发展的速度、到达的高度等方面都不相同。题干中,人的身心发展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体现的是身心的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其中,明确问题又叫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结合题干,“画图”形成知识表征即为知识理解过程。故本题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学生举例说明木棍的各种用途,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属于发散思维。故本题选A。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性评价。新课改之后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无论从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和主体,都更加的全面化、综合化以及多元化,这样才能多角度评价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发展。B选项,课程评价标准应多样化。故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选项B中,充足的生源不是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必须条件。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很快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回答问题时,往往根据问题的部分信息或未对问题做透彻的分析就仓促做出决定,反应速度快,但容易发生错误,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故本题选C。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实际锻炼法、陶冶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等。其中,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一种方法。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作为管理者)如果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发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发布了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比喻教师的榜样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故本题选B。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四年级(10—11岁)儿童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其抽象逻辑思维仍需以具体形象为支柱。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教育。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与“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开始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已不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知识分子的毕生精力用在了背诵经典上。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