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国统一命题的国考,还是各省(市)各有侧重的省考,申论考试的归纳概括题都是一位永不谢幕的主角。不仅如此,归纳概括是所有题型的基础,其他题型都是在归纳概括材料主要核心信息的基础变化而来的。常言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所以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归纳概括。
然而,很多同学会不以为然,觉得归纳概括题最是简单,只需要找点好像就无懈可击了。但其实,找点知识基础,要想比别人拿更高的分数有时候需要我们使用点“特别手段”。
一、审清题干是基础
审题最重要的是点名找点方向,而不少同学眼高手低时常出现一扫而过,但找点时百般纠结。
比如2019国考副省级试卷的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的举措。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审完题干不少同学立马开始找点,并在材料段5中找到“S市开展美城行动”的要点,并作为和关键词前置在要点前。其实稍加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美城”与“乡风文明”实则是相去甚远,但就是审题时的草率让这等低级错位反复出现。
因此在审题过程中务必关注“去哪找”、“找什么”、“找谁的”的三大要求,特别是“找什么”一点上,不仅可能会涉及“行为主体”限定,还有可能设计“话题领域”限定哦!
二、理清逻辑是核心
材料主题是统一的但在逻辑上却未必是顺畅的,甚至于个别材料中会估计打乱材料逻辑增加整体概括梳理的难度,从而考察考生答题的逻辑性。因此把握材料内才逻辑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材料逻辑,需要我们加强对于材料整体内在逻辑的把控。如:2021年国考市地级试卷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