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三农”重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意义重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等一系列计划举措,都为抓好“三农”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支持,有助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重点!
一、2024年乡村振兴工作回顾 | |||
粮食安全筑牢发展根基 | 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新高 | 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亩产提升10.1斤。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高标准农田1.2亿亩,推广耐盐碱水稻等新品种覆盖面积超8000万亩 | |
防灾减灾体系完善 | 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万亩,升级改造大中型灌区120处,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至65% | ||
综合生产能力突破 | 推广智能农机具80万台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 | ||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化 | 产业振兴成果显现 | 乡村产业持续升级,特色产业链条延长,农村经济活力增强 | |
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广再生材料使用 | |||
政策衔接持续强化 |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等进一步向农村倾斜 | ||
退化耕地治理和农田生态修复行动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性 | |||
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1650亿元,重点用于产业基础设施和技能培训项目 | |||
二、2025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 |||
全面强化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 聚焦单产与品质双提升 | 统筹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全周期管理,推广耐密抗倒品种与高效种植技术,强化病虫害防治 | |
巩固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推进高油高产品种应用,通过复合种植、轮作套种拓展油料产能,协同发展棉糖胶等经济作物 | |||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 实施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建设规划,推进耕地连片整治与质量提升工程,强化农田水利及现代化灌区配套 | ||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 | 加快种业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智能农机装备应用,构建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粮食价格调控与产销区利益补偿制度,加大主产区政策倾斜,激发生产主体积极性 |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 建设防返贫机制 | 优化动态监测机制,重点保障住房、教育、医疗及饮水安全 | |
建立分层分类帮扶制度,统筹农村防返贫与欠发达地区帮扶 | |||
推进产业就业帮扶 | 推进特色产业升级,实施搬迁安置区分类扶持 | ||
拓宽就业渠道,扩大以工代赈覆盖范围 | |||
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强化定点帮扶实效 | |||
建立长效保障措施 | 构建扶贫资产规范化管理体系 | ||
建立过渡期政策评估机制,优化后续帮扶政策框架 | |||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 |
发展林下经济等复合业态,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 | |||
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利益联结,提高农民收入 | |||
经济体系创新 | 培育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机制 | ||
强化人才支撑战略,完善涉农领域配套改革(林权、农垦、供销体系及水价机制优化) | |||
乡村人才队伍壮大 | 构建“三定向”农技生培养体系,贯通招生、教育、就业链路,确保基层人才精准输送 | ||
推进跨领域协同培养,强化产学研用衔接,培育适应三产融合的新型农科人才梯队 |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纳民间技术能手组建编外农技团队,强化技术示范与产业带动能力 | |||
加强文明乡风建设 | 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体系 | 完善村规民约与群众自治机制,构建正向引导与柔性约束相结合的文明培育模式 | |
拓展农村文化阵地功能,打造多元化文化活动载体,激活乡土文化内生动力 | |||
建立红白事务规范化管理机制,倡导绿色节俭的现代文明理念,形成可持续的移风易俗实践路径 | |||
提升基础设施服务 | 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生产生活便利化水平 | ||
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健全养老托幼服务体系,着力缩小城乡服务供给差距 | |||
打造生态宜居人居环境 | 实施人居环境系统整治工程,统筹推进垃圾处理、污水治理与村容美化 | ||
保留乡土肌理,塑造田园牧歌式乡村形态 | |||
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湿地、森林、草原生态保护 | |||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提升城乡要素流动 |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完善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配套政策 | |
加强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 |||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 | 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确保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教育机会 | ||
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发展普惠养老,提高养老服务供给 | |||
三、政府保障机制 | |||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 推进机构职能法定化,强化人大、政协、社会监督和审计监督。健全决策审查机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行政裁量基准,保障群众权益。支持群团组织作用,要求公职人员依法履职、廉洁奉公,确保权力服务人民 | ||
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 | 坚持求真务实,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创新落实策略,加速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效率,减轻基层负担,强化正向激励,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干字当头、脚踏实地,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发展业绩 |
【知识小测验】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等一系列计划举措有助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下列不属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是:
A.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B.发展林下经济等复合业态,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
C.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利益联结,提高农民收入
D.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吸纳民间技术能手组建编外农技团队,强化技术示范与产业带动能力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三农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展林下经济等复合业态,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建立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在产业链中的利益联结,提高农民收入。ABC项正确。D项:属于“乡村人才队伍壮大”方面的内容,不属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D项错误。本题是选非题,因此,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