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外科护理学考点8(护理学)
创伤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考点1 损伤的分类、损伤的修复过程及损伤愈合类型
(一)分类
1.按病因可分为机械性损伤(即创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及生物性损伤等。
2.按皮肤完整性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
(二)损伤的修复过程
1.充填期:早期伤口由血凝块充填。进入炎症反应期后,渗出的血浆经酶转化成血浆纤维蛋白,取代血块充填伤口并构成网架。此期的功能是止血和封闭创面,细胞增长,组织塑型。
2.增生期:伤后6小时,成纤维细胞即沿网架增殖。24~48 小时,内皮细胞亦然,而后逐渐形成新生毛细血管,三者构成肉芽组织。创伤后5 ~6天起,由成纤维细胞合成的胶原纤维开始增多并呈有序排列,伤口强度逐渐增大。
3.塑型期:为促进伤口处功能的再建,瘢痕愈合的基质一一胶原纤维又被转化和吸收,并改变排列顺序,使瘢痕软化。
(三)损伤愈合类型
1.一期愈合:组织修复以同类细胞为主,愈后功能良好,在伤后6~8小时,头面部可延长至12小时,如上皮细胞修复皮肤和黏膜,创腔修复处仅含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创缘对合良好,伤口愈合快,呈线状,功能良好。
2.二期愈合:组织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愈后相对较差,见于创面较大,组织缺损多,创缘分离远的伤口,需由较多的肉芽组织填充创腔,愈合时间长,癜痕明显,功能欠佳。
考点 2 损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一)临床表现
1.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制动则减轻。一般在伤后2~3日缓解,如持续存在,甚至加重,表示可能并发感染。
2.体征创伤导致组织出血、渗出,局部出现瘀斑、肿胀或血肿。伤口按清洁度可分为3类:清洁伤口通常指无菌手术切口;污染伤口指伤后8小时以内处理的伤口;感染伤口指已发生感染的伤口。
3.全身反应伤后受伤区域血液、渗出液及坏死组织毒性产物吸收后作用于体温中枢可引起发热,一般不超过38.5℃。
(二)治疗原则
1.一般软组织闭合性损伤,如无内脏合并伤,多不需特殊处理。
2.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如为污染伤口,应尽早施行清创术,促进伤口愈合;若因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形成伤口感染,应加强换药,积极控制感染,促其二期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