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模拟题40题教师版
注:本文为华图教育教研专家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
一.选择题(共40小题)
1.下面是对几个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选出有误的一项( )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句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B.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长相思》)句中的“榆关”指边关,运用借喻手法简洁的表现出诗人护卫皇帝,恪尽职守,但也山重水复,历经艰辛的情形
C.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李白《与夏十二等岳阳楼》)句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D.“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句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指出项羽之败的原因,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分析正确;
B.“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榆关”不是借喻,而是借代指边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C.分析正确;
D.分析正确。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
C.雕阑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
D.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绿”与“红”借代“叶”“花”;
B.借代,“丝竹”借代“乐器”,“案牍”借代“公务”;
C.借代,“雕阑玉砌”借代“宫殿”;
D.拟人,“不谙离别苦”拟人的感情。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3.下列各句中,没有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我一眼认出了胡杨,他直立在无边的荒漠里,似乎有着无以撼动的坚韧,仿佛饱含了日月的精华
B.在自我介绍之后,杨超越突然表示要为粉丝清唱一首。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
C.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了尘雾和碎末
D.上海弄堂的房屋,鳞次栉比,看上去有些乱,实上错落有致,实在是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拟人,把胡杨人格化,写它的状态“直立”,写它的品质“坚韧”;
B.比喻,把“杨超越的清唱”比作“大型车祸现场”;
C.拟人,比喻,把“巨浪”比喻成“大块的翡翠”,把“水雾”比喻成“尘雾和碎末”,拟人,“抱起”“恶狠狠”“甩到”这些动作神态描写,是把狂风模拟成人来写;
D.比喻,把“上海弄堂鳞次栉比的房屋”比作“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4.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
B.我们体内的海同时又是个减震器。
C.我们好像听到了画上弹奏的七弦琴的曲调。
D.杏花村的酒醇美甘甜,十里地外就能闻到酒香了。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拟人、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拟人的动作和情感。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拟人,“山的寂寞”拟人的情感;
B.比喻,把“体内的海”比作“减震器”;
C.无修辞;
D.夸张,“十里地”距离上夸张。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C.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
D.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从悬到长竿尖端的空中落到玩灯的光赤赤肩背上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蒙住自己的耳目的人”比作“井底之蛙”;
B.比喻,把“月光朗照”比作“酣眠”,“淡淡的云不能朗照”比作“小睡”;
C.拟人,靴子“失去了孤高的气派”拟人的情态,“挤缩”拟人的动作;
D.比喻,把“小鞭炮”比作“落雨”。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6.下列各句,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B.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
C.卓玛长得真得很像她的妈妈
D.体育课上,有的同学在打篮球,有的同学在踢足球,有的同学在踢毽子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比作“枯叶”;
B.反复,“你在哪里”反复;
C.无修辞,“像”不是比喻词,卓玛和妈妈都是性质同类,不构成比喻;
D.排比,“有的同学在”排比。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魂不泯一腔热血化春雨,大义凛然千秋壮志泣鬼神”,上面这组对偶句,对仗非常工整
B.“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去。他再三叮嘱,甚是仔细。”这些加点的词都是副词
C.“素湍绿潭”“德隆望尊”“穷冬烈风”这些都是并列短语
D.“长空的大风经过这里,停下脚步;洁净的甘泉日日与他相伴,也终于明白了它;山顶的松树时时顾盼着它,和它心意相通。”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基础知识包括词语、句子、修辞等,考生应在积累的基础上,调动头脑中知识储备,进行作答。短语的类型从结构上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中补短语(补充短语)、并列短语(联合短语)。 结构特殊的短语还有:连动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复指短语)、介宾短语等等。
A.“对仗非常工整”错误,“不泯”和“凛然”对仗不是非常工整,“不泯”是动词,“凛然”是形容词;
B.说法正确;
C.说法正确;
D.说法正确。
判断短语类型的窍门:
1、从各类短语的成分间入手
2、从短语构成成分的性质入手
3、从短语形式上的特征或标志入手
4、从短语的意义入手
8.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樯橹”借代“曹军”;
B.借代,“黄发垂髫”借代“老人小孩”;
C.借代,“金戈铁马”借代“精锐部队”;
D.比喻,把“浪涛”比作“霜雪”。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9.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拟人)!
B.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反复)
C.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比喻)!
D.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反问)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我年轻、旺盛的精力”比作“风”,把“我热情、澎湃的生命”比作“水”;
B.反复,“回来”反复;
C.比喻,把“山”比作“眉黛”,把“小屋”比作“痣”;
D.反问,答案在问句中,即我们要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0.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一粒大的白色的陨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
B.依稀记得你目光闪烁/眼睛里薄冰隐现/似灵魂漂出(王自亮《舟欲行时》)
C.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D.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张锋《本草纲目》)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陨星”比作“冷泪”;
B.比喻,把“眼泪”比作“薄冰”;
C.比喻,把“你”比作“云烟”“风”“星子”等;
D.拟人,“患过重病”“瘦”拟人的情态;夸张,“只一夜”时间上夸张,形容土地减少之快。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发现是我,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②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③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④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一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A.①比喻 ②反问 ③排比 ④比喻
B.①夸张 ②设问 ③排比 ④比喻
C.①比喻 ②反问 ③排比 ④夸张
D.①比喻 ②反问 ③夸张 ④夸张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反问、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反问,表面看来是疑问句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①比喻,把“头”比作“拨浪鼓”。
②反问,答案在问句中,意思是:像这样的老师,我们喜欢她,愿意和她亲近。
③排比,“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排比。
④夸张,“把屁股摔成两半”形象上夸张。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夸张可以分为:(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1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B.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D.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A.没有运用比拟,主体是人,站在人的角度直接表述,没有当成他物来写;
B.比拟,“春风”“秋风”拟作人的情态“嫁”和“误”;
C.比拟,菊花拟人的动作情态“宁可”“抱香死”。
D.比拟,桃花拟人的动作“笑”。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1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B.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C.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D.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A.比拟,梅花“寂寞”“独自愁”拟人的情感;
B.比拟,“窥”拟人的动作;
C.借代,“吴钩”是吴地所造的钩形刀,代指“自己的雄心”;
D.比拟,“殷勤”是拟人的情态。
【答案】选C。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14.下列古代名句中,没有使用对比手法的一项是( )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D.﹣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对比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
A.对比,“战士”奋战沙场和“将军”醉生梦死作对比,
B.比喻,比喻,把“浮云”比作“游子意”,“落日”比作“故人情”;
C.对比,把大的“天地”和渺小的“沙鸥”作对比;
D.对比,把“朝夕”的处境作对比。
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5.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各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举酒欲饮无管弦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管弦”借代“音乐”;
B.借代,“黄发垂髫”借代“老人小孩”;
C.借代,“金戈铁马”借代“精锐的部队”;
D.设问,自问自答,问在哪里酒醒,答酒醒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16.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飞流”比作“银河”;
B.拟人,“落花”拟人的动作“护”;
C.比喻,把“雪”比作“梨花”;
D.比喻,把“白菊”比作“霜”。
【答案】选B。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7.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借代,“轩冕”借代“功名爵位”;
B.比喻,把“浮云”比作“游子意”,“落日”比作“故人情”;
C.比喻,“大漠沙”比作“雪”,“燕山月”比作“钩”;
D.比喻,把“形单影只离家的自己”比作“千里雁”和“九秋蓬”。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18.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B.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楼》)
C.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D.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用典的修辞手法。用典就是引古事来比今事以抒发情怀的手法。了解用典需要了解典故本身的意义,要了解作者用典的意图。
A.用典,运用羊祜功业得成的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B.用典,这两句借用《庄子•秋水》“惠子相梁”篇的典故,以庄子和鹓雏自比,意为自己并非汲汲于功名利禄之辈,不料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C.用典,反用晋人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菱和鲈鱼脸的美味,遂弃官回乡的典故,表现自己不学张翰秋风思归,耻于归隐,反衬自己胸怀复国之雄心壮志;
D.对偶,“舞低杨柳”对“歌尽桃花”,“楼心月”对“扇底风”。
用典方式:
明用: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暗用: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正用:正用历史故事的意义。反用:反用历史故事的意义。典故内容可以借用历史故事,可以化用前人诗句,可以借用神话传说。
19.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括号内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传统不是可以随气温变化而穿脱的外衣,甚至也不是可以因发育而定期蜕除的角质表皮。(双关)
B.华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
C.两只麻雀蹲在辉煌的阳光里,一副丰衣足食的样子。(拟人)
D.主子们即使单想高高在上,暂时维持阔气,也还得日施手段,夜费心机,实在不胜其委屈劳神之至……(反语)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传统”比作“不是外衣”“不是角质表皮”;
B.借代,“硬硬的”代指“钱”;
C.拟人,麻雀“丰衣足食”拟人的情态;
D.反语,“委屈劳神”正话反说,是指主子们无所不用其极。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0.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明月不谙离别苦
C.雕阑玉砌应犹在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丝竹”代指“音乐”;
B.拟人,明月拟人的情态“不谙离别苦”,不懂得离别的痛苦;
C.借代,“雕阑玉砌”代指“故国的建筑”;
D.借代,“金戈铁马”代指“军队”。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1.下列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
B.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不停地生长。
C.这如行云流水般的旋律让我深深陶醉。
D.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每朵花”比作“火焰”;
B.无比喻,“仿佛”不是比喻词;
C.比喻,把“旋律”比作“行云流水”;
D.比喻,把“雨”比作“箭头”。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A.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B.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五陵”代指“富豪聚居之地”,以“五陵年少”代指“富家子弟”;
B.借代,“尺素”借代“书信”;
C.借代,“东宫”,以方位代人,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D.比喻,把“祖母刘氏”比作“迫近西山的太阳”。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情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人生”比作“朝露”;
B.借代,“红巾翠袖”借代“女子”;
C.比喻,把“守城的人”比作“狼与豺”;
D.比喻,把“惊涛”比作“千堆雪”。
【答案】选B。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4.下列各句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往返于幸福和快乐之间,哪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反问)
B.指导员讲课真来劲儿,张嘎子竖起耳朵听。(夸张)
C.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借代)
D.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拟的修辞手法。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A.反问,“哪还有不好走的路呢”反问,答案在问句中,就是“没有不好走的路”;
B.拟物,把“张嘎子竖起耳朵”拟物,拟兔子的情态;
C.借代,“雷锋”借代“做好事的人”;
D.比喻,把“红柳根”比作“英魂”。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25.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例句:借代,“丝竹”借代“音乐”;
A.夸张,“四万八千丈”数字夸张,夸写山高;
B.比喻,把“琵琶声”比作“银瓶乍破水浆迸”和“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声音;
C.比喻,把“琵琶声”比作“裂帛”的声音;
D.借代,“孤帆”借代“船只”。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6.下列语句中和例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A.伏尸百万,流血漂橹B.臣心一片磁针石
C.朝避猛虎,夕避长蛇D.欲寄彩笺兼尺素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例句:借代,“杜康”借代“酒”;
A.夸张,“百万”数字夸张,“流血漂橹”形象上夸张,夸写死亡的人多;
B.比喻,把“臣心”比作“磁针石”;
C.比喻,把“猛虎”“长蛇”比作“有反叛之心的人”;
D.借代,“彩笺”“尺素”借代“信件”。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27.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B.惊风乱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C.江涵秋影雁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D.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施逶迤碣石间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借代,“环珮”借代“王昭君”;
B.比喻,把“惊风”“密雨”比作“邪恶势力”;
C.拟人,“涵”拟人的动作;
D.夸张,“旌施逶迤碣石间”夸写队伍之长,浩浩荡荡。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28.下列诗句中,与“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例句:拟人,“月徘徊”拟人的动作;
A.拟人,把“鹤闲”“蜂懒”拟人的情态;
B.设问,问夜里的风雨声音有多大,以落花的数量回答风雨之声有多大这个问题;
C.对偶,“明月”对“清泉”,“松间照”对“石上流”;
D.反衬,以“平野”和“大江”阔大的景象反衬内心的悲凉之情。
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29.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B.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D.终岁不闻丝竹声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翻译为我和客人都下了马,然后上船设宴,“主人”和“客”两者互文,应合并翻译;
B.借代,“红巾翠袖”借代“女子”;
C.借代,“樯橹”借代“曹操的水军战船”;
D.借代,“丝竹”借代“音乐”。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30.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比喻)
B.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对偶)
C.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拟人)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夸张)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管弦”借代“音乐”;
B.对偶,“稚子就花”对“人家依树”,“拈蛱蝶”对“系秋千”;
C.拟人,“云无心”和“水自闲”拟人的情态;
D.夸张,“三百杯”是数字上的夸张。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31.下列各句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当看到那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时,远去的时光与遥 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都回到眼前。
B.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里,整日里 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C.他平日白领高冠,举止温文尔雅,俨然是位体面的绅士,在农忙的时候,却又变成一个 满身垢腻的工人了。
D.红霞也渐渐散尽了,天色蓝莹莹的似一片清的海水,近处黄的栗树红的枫,高高低低的 苍松翠柏,并在一处,化为斑斓的古锦。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排比,“一列列绿皮火车、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排比;
B.拟人,“和炊烟相依为命”拟人的情态;
C.对比,人物不同情况下的状态作对比,“平日是绅士”和“农忙是油腻的工人”作对比;
D.比喻,把“并在一处的枫和苍松翠柏”比作“斑斓的古锦”。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3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张镃《念奴娇•宜雨亭咏千叶海棠》)
B.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C.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D.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海棠花”比作“明霞”“千重文绣”;
B.比喻,把“石榴”比作“红绡”;
C.拟人,“留人住”拟人的动作;
D.比喻,把“作者自己”比作“沙鸥”。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3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意北尚可以口舌动也
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D.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答案】选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借代,“樯橹”代指曹操水军;
B.借代,“口舌”代指言语;
C.借代,“户牖”代指家。
D.没有使用借代手法。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34.下列诗句中,与“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修辞手法不同的一组是( )
A.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B.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C.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拟人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拟人的动作和情感。
例句:拟人,“赴”拟人的动作;
A.拟人,“渡”拟人的动作;
B.拟人,“静”和“愁”拟人的情态;
C.借代,“铁衣”借代“士兵”,“玉箸”借代思妇;
D.拟人,“送”拟人的动作。
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被比拟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拟的事物称作“拟体”。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拟物有时是把人当做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35.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B.老栓看着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鲁迅《药》)
C.在这千万被压榨的包身工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人道。(夏衍《包身工》)
D.(鲨鱼)游得那么快,什么也不放在眼里,一冲出蓝色的水面就浮现在太阳光下。(海明威《老人与海》)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借代的修辞手法。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构成要素是“本体”、“代体”、“相关性”,借代只出现“代体”。借代种类比较多: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专名代泛称,材料代本体。形象代本体,借事物的名称代替该事物,借作者代著作。
A.比喻,把“敌人的诽谤”比作“蛛丝”;
B.借代,“硬硬的”指代大洋,“花白胡子”指代长着花白胡子的人;
C.排比,““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排比;
D.拟人,“什么也不放在眼里”拟人的情态。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36.下列句子化用了典故的一项是( )
A.翠峰如簇
B.归帆去棹残阳里
C.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D.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答案】选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用典的修辞手法。用典就是引古事来比今事以抒发情怀的手法。了解用典需要了解典故本身的意义,要了解作者用典的意图。
A.比喻,把“翠峰”比作“簇”;
B.无修辞;
C.用典,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
D.夸张,“画图难足”是夸写景色之美,这样的景色难以画出。
用典方式包括明用、暗用、正用、反用,明用是在引用历史故事时,明白地指出是何人何事;暗用是比明用隐蔽,因为没有明白地指出是什么,所以难以一眼看出;正用是正用历史故事的意义;反用是反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37.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是( )
A.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B.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茘墙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铁衣返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使用修辞方法。能力等级:B.正确理解修辞手法主要是对各种修辞手法的辨识,使用修辞手法主要是在表达中运用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A.借代,“帆”借代“船”;
B.比喻、双关,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
C.借代,“环珮”借代王昭君,
D.借代,“铁衣”借代“征人”。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2.分类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例如: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叫他们“三道头”,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例如:“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例如: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例如: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例如: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38.下面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D.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借代,“轩冕”借代“功名爵位”;
B.比喻,把“浮云”比作“游子意”,“落日”比作“故人情”;
C.比喻,“大漠沙”比作“雪”,“燕山月”比作“思妇”;
D.比喻,把“形单影只离家的自己”比作“千里雁”和“九秋蓬”。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39.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答案】选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比喻,把“柳妈的打皱的脸”比作“核桃”;
B.无修辞;
C.比喻,把“坟墓”比作“馒头”;
D.比喻,把“枯草”比作“铜丝”。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如同等,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等连接。借喻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
40.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答案】选A。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常用的修辞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设问、排比、反问等,本题着重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就是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同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A.借代,“缙绅”借代“士大夫”;
B.比喻,把“人”比作“刀俎”,把“我”比作“鱼肉”;
C.比喻,把“浪花”比作“雪”;
D.比喻,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把“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
借代使用应注意: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借代的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借代与借喻有相近的地方,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注:本文为华图教育教研专家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