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文物遗产主要分类概述(历史学)
一、古器物
(一)古器物的范围与种类
以质地分类:石器、陶器、铁器、漆器等:以功用分类:钱币、度量衡器、工艺品等。
(二)古器物的基本要素一—年代、物质材料、形状或造型、纹饰或装饰、制作技术与工艺、用途或功用。
(三)古器物
新石器时代晚期,早期的铜器材料有红铜、青铜和黄铜,器物多为小型工具及饰物。
二、古书画
(一)古绘画
1.最早发现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罐上的图案和原始岩画。
2.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艺术风格大多神秘,奇诡,体现了当时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
产生了帝王画家和专职的文人画家:宗教美术题材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产生了系统的文艺理论和画论,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
4.绘画全面发展期一—隋唐
山水,人物,花鸟独立发展,名家辈出。水墨画初步发展。并出现新的绘画技法。
5.继续发展的五代绘画——北方战乱,绘画在南方发展。南唐和西蜀,都设有画院。
6.两宋时期的绘画
(1)山水画——百代师法,或写川陇一带雄山大川,或写江南一带烟烟雨云山。
(2)宋代花鸟画一一宫廷画的一种,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
7.元代绘画
最突出的是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画家都是些身居高位的士大夫或在野文人,创作自由,表现自身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创作指导思想提倡造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土气,重视主观感情抒发。
8.延续与变异的明清绘画艺术一一出现了富有特色的画家,流派纷呈。
(二)古书法
从狭义讲,书法一般多指后世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
(三)碑帖拓本
古代为了记事刻于石上的文字。秦代有立石纪功的叫做“刻石”;汉魏时在墓前或庙宇内立石镌志先人功德的叫做“碑”,如礼器碑、张迁碑等。前代流传下来的名家法书墨迹叫做“法帖”,如淳化阁帖、三希堂法帖等。碑和帖的拓本,是以早期拓本字迹保持完好者为珍贵。近期拓本字迹模糊不清,或经过翻到的其价值就会大大逊色。
三、古文献
(一)古文献的范围与种类
中国古代文献的书写载体有:甲骨、金石、简牍、缴帛等,并由此产生了甲骨学、金石学、简牍学、维帛学。记录方法可分为四大类型:刻铸型,书写兼印刷型,感应型。从文献的编篆形式上说,古典文献的题材至少可以分为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丛书、方志等十多类。
(二)甲骨文
甲骨文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气象、占卜方面的情况,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
(三)简牍
简牍是古代书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其中竹制的叫竹简或简称简,木制的叫木牍或简称牍,合称简牍。现在发现的简牍的年代主要是战国、秦汉、三国,最晚至西晋。简牍可以用线绳或牛皮绳编连起来成书。
(四)帛书
帛书,又名增书,是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出土的帛书较著名的有楚帛书、马王堆帛书等。
四、古代文化史迹
(一)古代建筑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常见的有硬山、悬山、歇山、虎殿、损尖五种形式。
(二)石窟寺
石窟寺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印度石窟的格局大抵是以一间方厅为核心,周围是一圈柱子,三面凿几间方方的“修行”用的小禅室,窟外为柱廊。中国的石窟起初是仿印度石窟的制度开凿的,多建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
(三)古遗迹
古遗址,古代人类各种活动留下的遗迹。既包括人类为不同用途所营建的建筑群体,以及范围更大的村寨、城堡、烽燧等各类建筑残迹;也包括人类对自然环境利用和加工而遗留的一些场所。中国已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遗址在千处以上,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85处,包括各种有代表性的遗址。
(四)古墓葬
古墓葬泛指人类古代采取一定方式对死者进行埋葬的遗迹。包括墓穴、葬具、随葬器物和墓地。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墓葬有55处,包括帝王陵墓古墓群和名人墓。
五、近现代文物遗产
(一)不可移动文物——基本上都是文物史迹。
(二)可移动文物一—可移动文物主要是指馆藏文物和流散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