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备考技巧

首页 > 军队文职招录考试 > 备考技巧

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液体制剂1(药学)

未知 | 2020-05-24 14:19

收藏

  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液体制剂1(药学)

  一、液体制剂的概念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okinetical preparations)是指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组成的内服或外用的液态制剂。

  液体制剂也是其他剂型(如注射剂、软胶囊、软膏剂、栓剂、气雾剂等)的基础剂型,在这些剂型中,普遍使用液体制剂的基本原理,因此液体制剂在药剂学上的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二、液体制剂的特点和质量要求

  1.液体制剂的特点

  优点:

  分散度大,吸收快。

  给药途径多,可以内服,外用。

  易于分剂量,服用方便。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某些固体药物口服制成液体制剂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

  化学稳定性差。

  以水为溶剂者易发生水解或霉败,而非水溶剂则存在生理活性、成本等问题。

  还有携带、运输、贮存不便等缺点。

  2.质量要求

  1.溶剂型液体制剂应澄清透明,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要保证其分散相粒小而均匀,振摇时可以均匀分散。

  2.浓度准确、稳定、长期贮存不变化。

  3.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其次是乙醇、甘油和植物油等。

  4.制剂应无刺激性。

  5.液体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6.包装容器大小适宜,便于病人使用。

  三、液体制剂的分类

  1.根据药物分散情况分类均相液体制剂、非均型液体制剂。

  2.根据分散相质点的大小分类分子分散体系、胶体分散系统、粗分散系统。

  3.根据给药途经和应用方式分类口服溶液剂、耳用溶液剂、眼用溶液剂、外用溶液剂等。

  四、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

  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

  微粒的沉降速度可用 Stokes 公式来描述,即:

  V= 2r 2(ρ1-ρ2)g/9η

  式中 V:沉降速度;γ:微粒半径;ρ1ρ2:微粒与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g :重力加速度。

  影响因素:

  1.微粒半径 γ↓沉降速度 V↓稳定性↑反之则稳定性↓

  2.密度差(ρ1-ρ2)↓沉降速度 V↓稳定性↑

  3.介质粘度 η↓ 沉降速度 V↑ 稳定性↓

  4.重力加速度 g↑(离心)沉降速度 V↑ 稳定性↓(分离用)

  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微粒具有与胶体微粒相似的性质,即有双电层结构与ζ电位,微粒双电层与ζ电位的存在是其稳定的主要因素,其次双电层中离子由于水化而形成的水化膜对混悬剂的稳定起一定作用。

  3.絮凝与反絮凝

  1.絮凝

  在混悬剂中加适量电解质可降低微粒双电层的ζ电位,使带有相同电荷的微粒间排斥力下降,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后,混悬剂中的微粒,形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该絮状聚合体具有很好的再分散性,是混悬剂的最佳状态,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过程,加入的电解质为絮凝剂。调节混悬剂达到最佳状态,一般应控制絮凝剂用量能使ζ电位在20~25mV范围内,恰好达到疏松的絮凝状态。混悬剂处于絮凝状态的特点:沉降速度快、有明显的沉降面、沉降体积大、经振摇后能迅速恢复均匀的混悬状态。常用的絮凝剂有: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等

  2.反絮凝

  使混悬剂的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态的过程为反絮凝。加入的电解质为反絮凝剂。

  4.结晶增大与转型

  由于混悬剂由粒子的粒度分布不均匀,在放置过程中就会出现小的微粒数目不断减少,大的微粒数目不断增加,微粒沉降速度加快的现象。其原因是药物的微小结晶粒子的溶解度,恒大于大的结晶粒子的溶解度,介质中药物的浓度对微小粒子是不饱和的,而对于大粒子是饱和的或过饱和的,这样微小粒子会不断溶解消失,而大粒子作为晶核不断长大,结果造成粒子粗化,即粒径增大。

  在混悬剂中加入抑晶剂可阻止结晶的溶解与生长,使混悬剂稳定。

  5.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分散相的浓度增大,稳定性降低。温度变化影响药物的溶解度与溶解速度同时影响微粒的沉降速度、沉降体积,使稳定性下降。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