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诗歌创作(汉语言文学)
一、诗歌的含义、特点
1.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
2.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
从情节上分:抒情诗,叙事诗。
从表现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教师讲述: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诗歌的创作要点
1.激情、灵感与审美感受
写诗,大多情况下从灵感开始,灵感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诗歌创作的灵感建立在审美感受之上,诗人的感知相对而言更倾向于审美,更倾向于情绪、情感的书法和意象的联想,新颖独特的感觉、知觉和感受是诗人写作的本钱。
2.意象组合
意象组合,就是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干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而精致的意象群,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通过一系列意象组合让读者在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
3.意境创造
诗歌意境是双重主体一—作者与鉴赏者共同创造的结晶。在作者主体的创造中经历了物我相亲、物我同化、情景升华三个层次,在鉴赏者主体的创造中经历了同样的层次,但是两者对意境的创造又是同中有异的。
4.诗歌语言的锤炼
诗词是用语言文字来塑造的艺术品,遣词造句,必须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才能达到美学要求。
5.诗性思维特点
诗性思维与日常思维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思维的悖常性即是它的第一特征。诗性思维的第二个典型特征是创造情景相融的境界。诗性思维的第三个典型特征是通常要借助想象,用奇特的想象创造新的意象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