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农学类考点: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专业科目)
生物化学-----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专业科目农学类)
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电子传递链的反应过程和实质、传递链上的组成要素、氧化磷酸化和 电子传递的偶联机制、ΔGӨ与 ΔEӨ的公式计算及反应关系式的意义、自由能(G)的有关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及掌握程度。
第一节 生物能学原理
一、自由能变化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反应的根据
生物氧化的定义及概念;自由能(G)的概念;ΔG、GӨ、ΔGӨ、ΔGӨ' 所表示的化学含义;
ΔG 的计算公式及意义。
二、从标准氧化还原电势差计算标准自由能变化
E、EӨ、ΔEӨ、ΔEӨ' 所表示的化学含义;ΔGӨ与 ΔEӨ的反应关系式。
三、从反应熵和平衡常数计算标准自由能变化
ΔG(T)与 KӨ的反应关系式。
四、在热力学上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可以由有利反应所推动
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被推动的原因及计算公式。
五、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定义;高能化合物的主要类型——磷氧键型和氮磷键型。
六、ATP 是生物系统中自由能的“通用货币”
ATP 的中文名称;分子结构特性、活化形式、水解方式以及生物学作用
第二节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一、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特点。
二、电子传递链
电子传递链的含义及传递链上的组成要素;复合体Ⅰ、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Cytc、 复合体Ⅳ的结构特点和生化作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简易图形及特点。
三、电子传递链顺序的测定
测定电子传递链顺序的主要方法;电子传递抑制剂的作用实质和常用试剂。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作用
一、氧化磷酸化的储能效率
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分别以 NADH、FADH2 为电子供体时的氧化磷酸化方程式比较及贮
能效率比较。
二、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相偶联
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的相互作用关系。
三、氧化磷酸化的能量偶联机理
能量偶联机理的三种假说;化学渗透假说的实验证据。
四、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
解偶联剂的作用实质和常用试剂。
五、ATP 合成机理
F0F1—ATP 合酶的结构特点和催化作用机制;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名称及抑制机理;合酶
与合成酶的区别;旋转催化机制的描述及实验证明。
六、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氧化磷酸化的调节机制。
七、线粒体穿梭系统
磷酸甘油穿梭和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的反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