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疆军队文职专业科目备考:文物遗产学概论(历史学)
一、文物遗产学发展史
(一)古代文物遗产研究
1.古代文物学萌芽期:从春秋末期到隋唐五代,是文物学的萌芽时期
古代文物学萌芽期的基本情况:引用铭文以证史,辨别真伪,访古调查,特别注重文字的整理、考订,仿造、伪造古物已开始出现。
2.古代文物学兴盛期:两宋时期是古代文物学的兴盛时期
两宋文物学兴盛的原因:两宋时期发达的学术研究促进了文物学的发展:两宋重文的社会风气是文物学兴盛的原因之一:造纸与雕版印刷的成熟与普遍为文物学的兴盛提供了条件。
3.古代文物学中衰期:元、明两代是文物学的中衰期
文物学中衰的原因:政治方面的原因——元代统治者来自游牧民族地区,崇武轻文,不重视知识分子,明代抛弃了宋代其具有创新精神的长处,对知识分子的防范其严。社会方面的原因一一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反封建礼制道德的潮流兴起,在客观,上削弱了人们对古代文物的兴趣与力量。元、明时期文物学的特点:对古代书画研究与著录的兴盛;首次出现了有关瓷器研究的专著:宋代高度发展的金石学在元明时期极度衰落;综合性文物研究著作的出现。
4.清代一—文物学的复兴期
清代文物学复兴的原因:明朝灭亡后,清兵入关,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清朝统治者为了压制“异端邪说”,大兴文字狱,对知识分子严加防范;清代在乾嘉以前,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也极力地拉拢文人。清代文物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扩大,文物学的所有门类几乎都有专著:各门类著作众多,内容丰富:原有的编写体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编写体例,扩大了编写内容。清代文物学评介:清代学著治学严谨,博大精深:其缺陷是常陷于繁琐、穿凿之处;清代文物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传世品、采集品,缺乏地层根据。
(二)近代文物遗产研究与保护
近代文物学的建立,一方面继承发扬了古代文物学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学习融会了国外治学的特点和方法。它与古代文物学的最大区别是:近代文物学借助田野考古的成就,注重地下考古资料与文献资料的结合。近代文物学兴起的原因——1900年前后,中国境内先后有汉简、甲骨文和敦煌石窟三大发现:大量文物的出土,给文物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资料,也引起了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文物学面貌的全然革新。外国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加深文物的研究。近代文物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
《三代古金文存》《流沙坠简》等,王国维《生霸死霸考》《古诸侯称王说》等,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卜辞通篡》、《殷契萃编》等。近代文物学的成就: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文物研究;重视田野考古成果;增加了新的文物学门类;文物机构的创立和文物专门人才的培养。
(三)现代文物遗产研究与保护
现代文物学的特点:白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文物学理论体系开始建立;自觉地、充分地应用山野考古成果。现代文物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陈梦家一—《汉简缀述》。现代文物学的成就:文物机构及研究队伍空前发展;文物学研究更加专业化;文物学研究新门类的出现;注重与其他科学的联系与新技术的引进;注重对各门类研究成果的总结。
二、文物遗产学的任务一—文物遗产的研究、鉴定和保护管理。
三、文物遗产学的理论方法
(一)文物遗产研究理论
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把文物与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起米,不但研究当时的历史情况,还探讨当时的社会性质。
(二)文物学的研究方法,系指对文物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目前已运用的主要方法可概括为一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等。前者包括:调查法、文献比较法、类比法。后者包括:年代测定断代(放射性碳素断代和古地磁断代);文物调查与研究(除沿用传统的人工方法外,已逐步运用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以取代人工,如TC金属探测器、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航空考古调查、计算机的运用):成分分析。